网站首页
Home
修远研究报告
Reports
思想评论
Commentaries
智库信息
Think Tank
文化纵横
Journal
学术著作
Work
关于我们
About Us
学术委员会
Academic Committee
修远动态
Information
透明窗口
Financial Disclosure
加入我们
Join us
       北京修远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(简称“修远基金会”)系北京市民政局批准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,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,于2009年11月注册成立。修远名称,取自《楚辞·离骚》中的”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“。
       旗下品牌刊物《文化纵横》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评论杂志。
       修远基金会的研究项目,涉及思想、政治、社会、媒介、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研究领域,汇集了来自中国社会政治学所、社会学所、新闻传播所,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,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、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多个研究团队和近50位研究人员。修远基金会每年推出一期年度研究报告,探讨文化重建、社会治理、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,在政商学界颇具影响。 
       修远认为,中国社会文化之建设,任重而道远,需要有识之士自觉担当与共同努力。
       修远愿意在此过程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,竭力推动社会和谐与文化复兴之目标的实现。

    
文化纵横
中国问题 中国方法 中国学派
中美贸易争端提醒我们,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与中国的经济成长,正在引发全球秩序的剧烈动荡。这样一场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变局,要求我们深入剖析现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变化的历史逻辑,探寻现行国际秩序的运行规律及其可能的演化方向,力图为突破现行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做理论与知识的准备。未来向何处去,尚属未知;但回溯历史、解析当前格局演变的内在逻辑,可以帮助我们捋清秩序演变的脉络与趋势。
中美贸易争端动员了国内思想界各种力量的介入,人们试图努力找到贸易争端及其背后成因的理论解释,也试图找到国际秩序演变的未来方向。然而非常遗憾,中国思想界尚不能建立揭示当代世界变局的解释框架。
当前分析世界变局的认识框架,有如下几种被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和工具。
 
一是国际关系理论,其以民族国家利益主体作为分析单位,也不乏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新视角。但在中美贸易争端的重大变局之下,人们不自觉地重拾民族国家与国家利益的立场,将贸易冲突纳入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架构中,其关注对象主要是与国家利益相关的中美经济、政治乃至霸权争夺等相关内容,而隐藏在中美贸易战背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变迁、全球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乃至当代技术与经济的变动,均为简单的国家利益视角所遮蔽。
国家利益当然是分析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单元,但在快速变迁的时代,只从单个国家的视角出发既不能解释已经高度联结的国际社会,并可能掉入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陷阱。
 
二是西方经济学理论,其以要素的全球均衡配置为主要方法论基础,但它背后的价值导向主要是新自由主义的国际观。流行于当代中国的主流经济学,以劳动力、商品、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为基本信念,以供求均衡为基本假设,以世界性市场为主要追求。西方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显学,并在运行层面主导了各种政策的制定。但面对中美贸易争端及席卷而来的逆全球化潮流,西方经济学明显丧失了解释力。
为什么贸易争端能够兴起?为什么逆全球化能够发生?国际经济秩序变动中的受益方与受损方的行为逻辑为何?乃至为其理论所坚信的全球化遭遇挑战之后世界会向何处发展?这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,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经济学理论显得十分苍白。
 
三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,其以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为理论基础。在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中,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具有官方的法统地位,并不断因应现实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调整着自身的概念和言说体系。但由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与前三十年极为不同的变化,传统的政治经济学逐渐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,沦为高校课堂里的空洞言说。今天,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局,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政治遭遇尖锐挑战。对此,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展开跟踪研究,创造新的理论空间。然而遗憾的是,我们今天难以看到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觉。
 
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际秩序正面临空前的调整重组,世界已经改变,并注定不能回到原点。为了准确把握当前全球变局的主要矛盾,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认知框架。没有关于当代世界的新的思想认识工具,没有对于变动世界的理论解释,我们将无从认识世界,也将无法改造世界。
创新认识国际格局变化的新理论,迫在眉睫。
 
《文化纵横》编辑部
2019年8月
 
—  本期目录  —
 
全球变局
中美贸易争端提醒我们,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与中国的经济成长,正在引发全球秩序的剧烈动荡。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与极端主义的思潮、运动和政治选择不断涌现,预示着全球化可能正在进入深度的调整期。显然,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乐观主义世界秩序想象遭遇重大挫折,欧美主导的世界史叙事和全球性价值理念也正在发生动摇。
这样一场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变局,要求我们深入剖析现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变化的历史逻辑,探寻现行国际秩序的运行规律及其可能的演化方向,力图为突破现行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做理论与知识的准备。未来向何处去,尚属未知;但回溯历史、解析当前格局演变的内在逻辑,可以帮助我们捋清秩序演变的脉络与趋势。为此,本期封面选题的四篇文章,一方面力图从宏观历史把握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演变逻辑,另一方面也深入观察、剖析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内在矛盾,展示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现有国际规则融入并挑战国际经济体系。
“南北国家”实力趋近与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重构
曹远征
逆全球化、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及未来趋势
杨   平
向心运动: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失衡与再均衡
蒙   克
反霸权还是超越霸权?——世界贸易谈判中的新兴经济体  
张   昕
 
新人文
说历史比较
李   零
 
后发国家发展道路
现代世界格局变迁中的“伊朗问题”
吴冰冰
另类现代化:伊朗革命四十年
王宇洁
 
世界观
帝国的司法长臂——美国经济霸权的法律支撑
强世功
 
新国史
历史的低音——前苏联与中国对西非援助的比较(1960-1963)
马柯瑞
 
城市政治经济学
深圳都市更新中的空间政治
李潇雨
 
社会结构变迁
找回家庭:理解中国社会活力的微观基础
李永萍
只生一个女孩——东北农村家庭生育选择的变迁
施丽虹
 
海外民族志
逃离学校:美国在家教育的兴起
尚文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