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Home
修远研究报告
Reports
思想评论
Commentaries
智库信息
Think Tank
文化纵横
Journal
学术著作
Work
关于我们
About Us
学术委员会
Academic Committee
修远动态
Information
透明窗口
Financial Disclosure
加入我们
Join us
       北京修远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(简称“修远基金会”)系北京市民政局批准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,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,于2009年11月注册成立。修远名称,取自《楚辞·离骚》中的”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“。
       旗下品牌刊物《文化纵横》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评论杂志。
       修远基金会的研究项目,涉及思想、政治、社会、媒介、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研究领域,汇集了来自中国社会政治学所、社会学所、新闻传播所,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,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、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多个研究团队和近50位研究人员。修远基金会每年推出一期年度研究报告,探讨文化重建、社会治理、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,在政商学界颇具影响。 
       修远认为,中国社会文化之建设,任重而道远,需要有识之士自觉担当与共同努力。
       修远愿意在此过程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,竭力推动社会和谐与文化复兴之目标的实现。

    
文化纵横
中国问题 中国方法 中国学派
本刊策划“中国史观重建”的选题,并不是要去建构一个唯一和正确的史观,而是从既有的历史观念中,挖掘出那些真正有价值、有未来的见解,进而重新理解“何谓中国人、何谓中国、何谓中国文明”这些最基本、最重大的问题。

温馨提示: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可便捷下单购买《文化纵横》2015年8月号纸刊。

 

封面编者按

重建中国史观

 

近代以来,传统中国遭遇西欧崛起的强烈冲击,不得不改弦更张,大事革新,应付时代变局。但如钱穆所言,“革新固当知旧。不识病象,何施刀药”,故而从官方的“笔杆子”到民间的研究者,都在通过不同的——甚至是相互冲突的——叙事,来重新书写中国历史,意图在“新中国”的旗帜下,动员民众、革新社会、竞逐富强,进而引发了一场围绕“史观解释权”的争夺战。

 

教科书是这场争夺战的主战场之一。教科书是教育的主要载体,它往往在个人国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,以权威的面目出现,对史观建构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。在本期文章中,毕苑通过梳理近代中国教科书的发展脉络,勾勒出了晚清至抗战前中国“国家”观念的演变轨迹,并切中时弊地指出当政治远离教育的时候,教育能自然发展、趋于繁荣;当威权体制建立、政治主动施压教育的时候,教育就会走向衰落。

 

1940年代,以毛泽东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为标志,中共建构起一整套中国历史的表述,马克思主义革命史观成为1949年以后中国的主流叙事模式。然而,自改革开放以来,伴随中国内部的迅速发展以及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,革命史观逐渐遭到各方质疑,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范式已经失去其历史正当性。宋少鹏的文章围绕近代妇女史研究,重估了革命史观的当代价值。宋少鹏指出,革命范式把妇女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,看到妇女参与变革的可能性和重要性,这将引导关注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思考者,摆脱男权中心的阴影,建构真正意义上的“两性平等”观念。

 

事实上,中共革命史观的书写中掺杂有大量的民族主义观念,在革命史观不断式微的当下,民族主义史观却呈现出持续强化的趋势,成为近十几年中国政治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。值得注意的是,1980年代以来,民族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兴起,当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并非个案。罗新的文章通过剖析现代民族主义在人群之间制造分离、区隔和限制的负面影响,宏观而系统地展现了“走出民族主义史学”这一课题对于现代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其论述对中国史观的建构亦不无启示。

 

近二三十年来,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,它们突破和超越了革命史观,在不少领域已经形成颠覆性的结论。然而,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“史观”的混乱。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,出现了严重的对立、矛盾和冲突。有鉴于此,王明珂基于对中国边疆历史的考察 ,提出“反思性历史知识”的概念,主张在阐述不同“历史”深层意义的基础上,引导读者去体会今人或古人在宣称或接受一个“历史”时的骄傲与期望、卑屈与无奈,从而消弭史观混乱造成的社会对立。

 

概言之,本刊策划“中国史观重建”的选题,并不是要去建构一个唯一和正确的史观,而是从既有的历史观念中,挖掘出那些真正有价值、有未来的见解,进而重新理解“何谓中国人、何谓中国、何谓中国文明”这些最基本、最重大的问题。

 

 

《文化纵横》2015年8月刊 目录

 

特稿

党章与宪法: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 强世功

 

封面选题:重建中国史观

编者按

从中原到边疆: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 王明珂

超越民族主义的国家史观 罗新

革命史观的合理遗产

——围绕中国妇女史研究的讨论 宋少鹏

近代教科书与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化 毕苑

 

列国志

经济增长与社会分配:印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郑宇

 

天下

民主围城:太阳花时代的台湾新政治 庄雅仲

 

历史观

警世遗产与“申遗”政治 燕海鸣

 

地方

“伊斯兰国”阴影下的沙甸小镇 刘烨

 

观察·社会

去孤儿院“观光”:消费弱者的慈善旅游 钱霖亮

 

焦点

国家治理能力视野下的医改困局

——专访北京大学中国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李玲 玛雅

 

观念

在全球化时代重述中国文明史 肖自强

 

趋势

“分享经济”的法律规制 胡凌

 

视听

大众文化时代“新主旋律”影视剧的兴起 李玥阳